接着,主持人追问:“你会怕再因爱情受伤吗?”这个问题似乎轻轻挑开了往事的伤口。马伊琍却微笑着反问:“为什么要怕呢?如果不勇敢去爱,怎么能体验到爱情的甜美?”
她的语气没有回避,也没有装作坚强,就像一个巷子里的邻家大姐,坦率而自然。这,也许就是她的底气所在:伤过,但从不畏惧。
当张寒谈到婚姻中的琐碎问题:“对另一半的看法越来越不同,离曾经的样子越来越远,这样的婚姻还有意义吗?”马伊琍的回答直击核心:“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和别人相伴是自然的事,但从恋爱走到婚姻,痛苦就出现在——你会发现对方身上有很多你不喜欢,甚至讨厌的部分。”
这番话,或许正是她和文章婚姻的缩影。尽管马伊琍曾原谅过文章,但六年后的离婚让人明白,裂痕早已无法修复。有消息称,婚姻中的裂痕远不止一次的不忠:马伊琍生完二胎后,文章的父母在家族聚会上明目张胆地催她生儿子;文章还偷偷转移夫妻财产,甚至动用了女儿的学费去炒股;两人的性格也早已不再契合,一个是独立果敢的“大女人”,另一个则藏着控制欲的“大男子主义”,无论如何妥协,都难以弥补内心的裂缝。
婚姻的崩塌,往往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雪崩,而是无数细小裂痕的累积。在他们离婚后,两人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马伊琍像是挣脱了束缚的树,开始向上生长。她在《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繁花》里的玲子,每个角色似乎都在映射她的真实一面——清醒、坚韧,跌倒了也能自己爬起来。她的片酬随着口碑的提升而水涨船高,生活也愈加宽松自在,镜头前的她,眼角细纹里尽是“我过得很好”的自信。
而文章呢,似乎被按下了暂停键。自从不忠事件后,他的影视资源大幅缩水,偶尔上台演话剧,台下观众也寥寥无几。尽管有人说他“彻底糊了”,但仔细想想,这未尝不是他自己选的路。婚姻中的责任没有扛住,事业上的口碑崩塌,想要东山再起,却早已没有了当初的顺风顺水。
然而,马伊琍从未在公开场合说过一句关于文章的坏话。正如她在采访中所说,婚姻中的“讨厌”是真实的,但分开后的“放过”也同样真实。
当主持人问她:“现在还期待爱情吗?”她的回答让人豁然开朗:“当然,爱是我们永远的权利,永远都不该放弃。”她的话中没有因伤害而封闭的心灵,只有经过岁月洗礼后依然相信爱情的通透。
她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好的婚姻是锦上添花,不好的婚姻是及时止损。”马伊琍最令人佩服的,不是离婚后事业的成功,而是她没有让婚姻的失败,夺走自己爱与被爱的能力。她没有把自己变成“受害者”,也没有把生活过成“复仇文”,她只是捡起婚姻破碎后的碎片,拼凑成一个更坚强的自己。
回看马伊琍的这次采访,最打动我的不是她“赢了”,而是她“认了”——她认了婚姻中的不完美,认了人性中的复杂,认了“分开”比“将就”更需要勇气。
许多人把婚姻视为“人生的标准答案”,好像离婚就是“失败”。然而,马伊琍却告诉我们:婚姻只是人生路上的一段旅程,走得顺就继续走,走不下去就换条路,没什么大不了的。她的“通透”,并不代表她没有受过伤,而是她在伤痛中没有被困住。她相信爱情,不是天真,而是因为她明白:爱情本身就是美好的;她不怕受伤,也不是鲁莽,而是因为她知道,“不敢爱”才是更大的遗憾。
每个人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过对方身上有让自己不喜欢的地方——或许是婚姻中的摩擦,或许是感情中的背叛,或许只是生活中的不合拍。而马伊琍的故事,最应该教会我们的,不是“如何选对人”,而是“如何做自己”:无论是爱,还是不爱,都别丢了自己的节奏;无论是分,还是不分,都要保留重新开始的勇气。正如那句老话所说:“人生不是轨道,是旷野。”婚姻只是旷野中的一条路,走岔了,换个方向走,前方仍然有风有光,有值得的人在等你。
最后,马伊琍的采访,并非“离婚后的反击”,而是为所有在感情中挣扎的人点亮了一盏灯:允许婚姻有裂痕,允许爱人有缺点,更允许自己及时止损。毕竟,真正的好人生,不是“从未摔倒”,而是摔倒之后,依然能笑着说:“没事,我再试试。”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