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峰谈《窑变》 - 专家点评 - 辽阳市摄影家协会

辽阳市摄影家协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辽阳市摄影家协会 首页 专家点评 查看内容

李树峰谈《窑变》

2015-8-17 09:48| 发布者: zsphoto| 查看: 1736| 评论: 0

摘要:   广东是摄影大省。2006年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评选的10位“中国摄影大师”中有4位是广东人。在当前全国的摄影活动中,以广东省为最红火、最有规模,并且成绩最大。但是,很多年来,广东本土摄影家经常性地外出到新疆、西藏、吉林、内蒙古、坝上甚至到南极、北极、非洲、南美洲去拍摄,他们普遍认为,摄影是为了寻找美丽的景物和人,他们不辞劳苦的摄影采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他们很少拍摄自己本土文化和社会生活,身边 ...
  广东是摄影大省。2006年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评选的10位“中国摄影大师”中有4位是广东人。在当前全国的摄影活动中,以广东省为最红火、最有规模,并且成绩最大。但是,很多年来,广东本土摄影家经常性地外出到新疆、西藏、吉林、内蒙古、坝上甚至到南极、北极、非洲、南美洲去拍摄,他们普遍认为,摄影是为了寻找美丽的景物和人,他们不辞劳苦的摄影采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他们很少拍摄自己本土文化和社会生活,身边的工业化过程、现代化进程,除少数几个人在拍摄外,大多数都被忽略了,他们不认为摄影有记录历史和生活真相的任务。然而,近两年来,广东的摄影人觉醒了,他们把相机对准了身边事物,开始了个人的摄影专题拍摄。梁厚祥就是这样一位觉醒较早的摄影家。
  他本是广东省卫生战线上的老兵,也是专家,但他热爱摄影。他说普通话广东口音很重,但十分干脆,仿佛一句话要砸一个坑。他的摄影之路与一般影友不同,他很少参赛,也很少去爬雪山、走大漠,他知道,与其马不停蹄地到各地去走马看花,不如盯住一个地方拍个透,与其扫街,不如挖井,于是他选中了广东中山唯一的龙窑遗存,开始了自己的文化寻根。
  这是一座已经消失的龙窑的故事。数千年以来瓷器一直是人们日常使用的重要器皿和艺术玩赏的陈设品,因此,瓷器发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明清年间,江西的景德镇,广东的佛山镇,遍布龙窑,曾经烧制出闻名中外的陶瓷瑰宝。也生产了大量的日常家用品。中国在铁器尚不普及的时代,陶瓷制品与木制品一起,成了全社会的主要生产生活用具。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不锈钢、塑料、聚酯制品逐步取代了陶瓷,进入日常生活,陶瓷的烧制工艺逐步失传了。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流失,这是令人痛心的泯灭。
  从2006年夏天开始,梁厚祥利用节假日造访“菊城陶屋”,开始了他的调查和拍摄。他详实地了解了龙窑陶瓷工艺的历史和现在,没有停留在通常摄影家所留恋的对某些场面或产品质感的表现上,而是用相机完整地拍摄了陶瓷生产的流程,对于其中的许多细节,都反复拍摄,集中体现这种陶瓷的质地、材料、窑内设施,对于进窑前的手工塑造过程和产品出窑后走向市场的过程,都有影像化的记录。这其中,融进了老板阿湛、工艺师阿毅、上釉工阿洁和陶艺工小弟的故事,非常感人。因为有了这些人的故事,所以这座小窑就充满了生机,同时带着人性的哀婉。阿湛说,龙窑的特色就是两个字:“窑变”。其实,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在现代化的今天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也需要经“窑变”的过程,这其中需要做陶人的努力,也需要发挥陶瓷作品本身的魅力作用。
  我十分赞佩梁厚祥对于摄影的理解和他的这一组关于窑变的影像故事。在我写作这篇稿件的时候,可能“菊城陶屋”已经关闭停产,那些设备是否存在也不知道。我猜想老梁的内心肯定充满了酸楚。但我知道,我们国家在陶瓷工艺的保护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在2009年9月我们举办的龙泉站“中国摄影家大PK”活动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青瓷窑仍在生产,他们的产品销售很旺。
  在梁厚祥的这组作品中,有不少佳作,比如那窑内油光光的墙壁、那烧制后奇妙的色彩变幻,阿湛面对窑火发愣的神情、在收音机陪伴下专心在罐壁贴装饰物的小弟、还有用手机拍摄自己作品的阿毅……这些景象和人物,都深深印刻在我的头脑里。梁厚祥用他的相机,为龙窑在中山市的最后遗存,留下了一曲无尽的挽歌。
  我知道,梁厚祥的摄影之路很远,因为他的目标远大,选题丰富,路径很多,这一组影像故事是他的力作,也预示这一个创作高峰的到来。
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研究所所长:李树峰
2010夏       

































鲜花

路过

雷人

握手

鸡蛋
返回顶部